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海东要闻  区县窗口  新闻中心  领导活动  海东精神  文明海东  外媒看海东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来源: 海东日报
发布时间: 2023-03-27 09:36:07
编辑: 海东市委宣传部

  

  □本报记者郝志臻张璐摄影报道

  宽敞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屋、洋溢喜悦的面庞……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一幅乡土气息浓郁、人居环境优美、百姓生活富足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建引领是保障。近年来,西沟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紧盯乡村振兴战略,县乡村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步推进,全面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加速跑”。

  ●强村富民有了“主心骨”

  从无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到党建引领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示范村,西沟乡麻地沟村用了一年时间。

  2020年,面对没有集体经济特色产业这一村情,麻地沟村党支部书记宁智勇先从党员抓起,抓实“三会一课”、固定党日活动,带领全村党员到古鄯镇山庄村、马场垣乡下川口村等共享阵地开展红色教育,听取全体党员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村里还利用废旧养殖场发展起了食用菌种植产业。

  “只有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以村集体为村民谋利为民造福,党支部凝聚力号召力才会更强,广大村民就会更加坚定信心。”宁智勇说。2020年,麻地沟村争取中央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整合村集体原有养殖场拆迁补偿款47万元,让一座1224平方米的玻璃节能温棚拔地而起。

  初期,为了解决资金紧张这一难题,宁智勇带领村“两委”成员、党员及家属义务投工投劳,让他们个个成为温棚蘑菇种植的行家里手。

  “以前因为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没办法外出务工,现在家门口的种植大棚里就能打工挣钱,村民们都愿意来,熟练点的一天能挣150元哩。”正在温棚点种的农户王延青说。

  种植大棚不仅带动了20名村民就业,去年还为村集体经济增加40万元收入。随着玻璃节能温棚的顺利实施,2021年,麻地沟村又争取乡村振兴试点村项目资金835万元,流转土地1.27公顷,继续扩大规模,修建了5栋冬暖式现代日光温棚,1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车间,保鲜库、冷库等配套设施。

  “去年,我们培育蘑菇的所有环节都靠人力,生产量小,蘑菇总是供不应求,今年我们准备加快生产进度,启用全自动化生产车间,产量能提升5倍,生产总值预计能达到270万元。”宁智勇介绍说。

  除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宁智勇还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翻修了村里的小广场,用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全村村民缴纳了一年的水费。“集体强、跟着走”,麻地沟村通过党群合力,已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油菜地里开出“致富花”

  1994年出生的韩玉杰在民和县新一届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成为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选举结果公开那天,面对全村1009人的期许,26岁的韩玉杰真正体会到了肩上担子的分量,他下决心要干出一番成绩来。

  “作为党支部书记,就要把党员队伍带好,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好,利用本村优势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集体强群众富。”韩玉杰说。

  在他的带领下,山庄村通过推动阵地亮标识、党员亮身份、岗位亮职责、党建亮绩效,不断扩大党建工作影响力,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同时,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争取项目资金,完成道路硬化3.5公里、维修桥梁3座,改造高标准农田80公顷,140户农户享受了电暖炕项目,203户农民的房屋正在进行提升改造。

  “别看韩书记年轻,干事创业还是有想法、有魄力,去年,在韩书记的劝说下,我种了18亩油菜籽,一年赚了3.6万元,收入增加了一倍。”村民白六十九乐呵呵地说。

  在山庄村像白六十九这样通过种植油菜籽增加收入的村民有很多。以前,山庄村村民大多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收入难以提高。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答案是农业结构调整。

  山庄村靠近南大山,气候条件好,还有肥沃的黑土地,种植油菜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韩玉杰通过考察,决定动员村民种植油菜籽。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看。”2022年,韩玉杰带头种植了1.33公顷油菜籽,当年秋季,他的油菜籽就获得了大丰收,亩均纯利润近2000元,给村民作出了良好的示范。种植过程中,韩玉杰又召开群众培训会议,请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今年,韩玉杰又带头承包了20公顷土地并动员80户群众继续种植油菜籽,免费为群众发放地膜、油菜种子。

  为了保证在群众增收的基础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山庄村通过争取省级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39万元,修建完成食用成品油加工车间。党支部动员群众种植油菜籽,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再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进行回收,给村民们吃了“定心丸”。“通过这种‘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既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又能鼓足群众腰包。”韩玉杰信心满满地说。

  ●绿色经济带来“就业潮”

  早春时节,迎着阳光,沿着西沟林场的乡间小道,慢走在高大的杨柏之间,徐徐清风让人心旷神怡。

  凉坪村依托天井峡景区、西沟林场等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成为很多游客夏季避暑游玩的不二选择。

  对于凉坪村“当家人”、返乡大学生马玉琴来说,如何利用本村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是对她的一项重大考验。 (下转02版)

  (上接01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顺势发展绿色经济,这两天我们正在组织保洁员、党员对道路两旁的花圃进行清理、修整,计划补植各类花卉3300平方米,在道路沿线、庭院等栽植树木1.1万株,着力扮靓乡村颜值,迎接夏季旅游旺季。”马玉琴介绍说。

  近年来,在民和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凉坪村立足本地资源,抢抓政策机遇,先行先试,以乡村生态旅游为主导,将“沉睡”的林地资源变成了“真金白银”,游客接待中心、民宿中心、烧烤营地、树屋乐园营地等休闲娱乐中心相继建成落地,为本村群众提供了4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还可为村集体增加20余万元的收入。

  “马上就要到夏天了,我要把院子再修整一下,把农家乐打扫得干干净净,趁着旅游旺季再赚点钱贴补家用。”凉坪村村民苏有福笑着说。

  凭借丰富的旅游产业资源,马玉琴还动员附近群众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通过养殖土鸡、草膘羊、纳手工鞋垫等方式,将本村农特产品卖给有需要的游客,以此增加群众收入。

  “我们要让这里成为天然氧吧、休闲胜地,打造集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示范村,让群众在村上就业,在家门口致富。”谈起下一步的打算,马玉琴满怀信心。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擘画了新蓝图,民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五个年”活动更为下一步工作指引了方向,西沟乡将充分发挥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面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浏览本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以上 青ICP备19000163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