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海东要闻  区县窗口  新闻中心  领导活动  海东精神  文明海东  外媒看海东
 
 
我市加强信用监管促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来源: 海东日报
发布时间: 2023-01-03 11:47:49
编辑: 海东市委宣传部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近年来,海东市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创新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加快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以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双轮驱动,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导向的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海东市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完善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信用监管法治体系,推动出台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实施规定(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打破“数据分割”和“数据壁垒”,不断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标准和互认规则,深化企业年报“多报合一”和信息公示制度,建立了市场监管领域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推进企业信用数据动态归集公示。通过克服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不透明等市场机制固有弊端,降低企业制度交易成本,维护交易安全,促进了市场资源有效配置和商事交易稳定高效。

  信用监管离不开数据支撑。海东市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了企业实时全景“信用画像”和动态信用风险分类机制。通过数据筛选、清洗、规范、融合、关联等,把分散的数据梳理成企业、人员等全景信息视图,将静态的数据变成鲜活的动态监测数据,形成对企业的全景“信用画像”。通过5个维度、81项指标,包括企业基础属性信息、企业动态信息、监管信息、关联关系信息、社会评价信息等。对照这些指标,全面归集企业登记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奖励、年报公示、抽查检查、失信惩戒等涉企信用信息,形成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数据基础,对企业打出“信用分”,从而合成25299家企业的全景多维“信用画像”,精准地反映企业信用风险状况。

  同时,根据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企业实施低干预、高效能的精准靶向监管,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实现了从无差别、粗放式监管向差异化、精准化监管的转变,问题发现率和精准度大幅提高。

  依据“画像”的“颜值”,市场监管部门将企业分为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四类。对于量化评定得分高的14605家“优等生”A类企业而言,可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除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发现问题、转办交办案件线索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根据实际情况可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良好的信用将为它们争取到更好的发展环境,实现“无事不扰”,企业的发展精力更足了。对7795家B类企业,按常规比例和频次开展抽查;对2359家C类企业,实行重点关注,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而540家列入D类的“差等生”企业,则需要接受更多检查,实行“无处不在”的严格监管,且有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必要时主动实施现场检查,以达到督促规范的目的。

  信用联合惩戒机制是促使市场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海东市市场监管部门不断拓宽信息公开渠道与覆盖面,持续完善和丰富信用工具,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构建多元共治的信用监管格局;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失信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倒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将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国有土地出让以及授予荣誉等方面进行限制或禁入,让监管“长出牙齿”;实施信用修复制度,助力企业轻装上阵,鼓励已存在失信记录的企业通过及时主动纠正自身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来实现信用修复,截至2022年11月底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浏览本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以上 青ICP备19000163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