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海东要闻  区县窗口  新闻中心  领导活动  海东精神  文明海东  外媒看海东
 
 
冬闲变冬忙 土乡农业迎“复苏”
来源: 海东日报
发布时间: 2022-12-15 10:41:07
编辑: 海东市委宣传部

  “农民不耕田,农机过冬眠;春秋忙两季,一年闲半年。”这是过去青藏高原上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

  时过境迁。眼下正值冬季农闲时节,但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温室大棚里,“二茬”蔬菜陆续进入收获期,各类蔬果秧藤上架,翠绿欲滴,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高原上的反季节蔬菜开始走向市场。

  大棚外,村民们抢抓有利时机,开展冬季农业设施建设,搭建钢架大棚、完善基础设施,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冬闲变冬忙的繁忙景象。

  “二茬”西瓜抢鲜上市

  “物流通了,订单也正常了。”

  “当天采摘当天卖完,秧上的都被订完了。”

  走进互助县丹麻镇东家村的西瓜种植大棚,只见一个个圆溜溜、披着翠绿色外衣的西瓜“吊”在茎叶丛中,煞是喜人。种植户董青林正和前来务工的村民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瓜,并装车外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今年3月份开始种西瓜,目前种植的是第二茬,经过3个月的培育,现在已经开始陆续上市。一个西瓜大约是3斤到6斤,按10元一斤计算,一个大棚收入能达到2万余元。”董青林表示,今年刚开始种西瓜就喜获丰收,让他格外高兴。

  今年,董青林的西瓜一直十分畅销,这得益于他自己的努力,也得益于农业部门的积极引导。“今年的西瓜长势很好,可以说是丰产丰收。”互助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朱安香说,为应对疫情对种植大户的影响,互助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想方设法打开销售渠道,引导种植大户通过直播进行推广,全面接洽外地市场,把成熟优质的产品推送到千家万户。

  “瓜刚从地里摘回来,大家都可以来尝尝,看看我这西瓜是不是真的口感好、甜度高……”在董青林的温室大棚里,除了频繁进出的村民,董青林忙于销售的吆喝声也给这个冬天增加了不少色彩。每天,董青林都要在网上推广自家的西瓜,还要不时深入种植大棚介绍西瓜长势。“我种植的4亩西瓜,品种好、瓜色好、口感酥脆糖分高,薄皮红瓤、黄瓤的都有,冬季抢鲜上市、耐运输。目前,一亩地的产量有2500公斤左右。”一口气介绍完自家的西瓜种植情况,董青林才能稍微歇一歇。

  谈起村上首次种植西瓜的经历,东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卓麻牛肉说:“今年村里引进了种西瓜的新技术、新品种,不仅甜度高,成熟期也早。疫情期间,我们组织干群想方设法,线上线下帮助种植户进行销售,除了在互助本地、乐都区、平安区等就近销售外,还销到了西宁市等周边地区,让种植大户能种得出、卖得出,并且卖个好价钱。”

  董青林种植西瓜的温室大棚是由东家村的村集体经济资金打造而成的,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两委”将大棚以每年五千元的保底价格租给了种植户。这样一来,种植户能赚到钱,村集体经济也能入账不少。

  “大棚里一年可以种植3茬西瓜,1茬一个大棚可以收入2万元,4个大棚就有8万元。”郭卓麻牛肉认真地掰着指头算起了一笔账。

  在为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每年3月至12月都是东家村温室大棚的用工期,东家村的种植基地就近吸纳周边农户从事西瓜种植、管护等工作,村民可以获得土地流转和劳务费用两笔收入,轻松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下转02版) (上接01版)

  “我们在温室大棚干活,一个月能挣3000元,家里的基本开销足够了。”在基地忙碌的东家村村民索生芳高兴地说,以前家门口无处务工,冬天就闲在家,现在冬天也能挣到钱了。

  小小的西瓜,不仅圆了村民的增收梦,也让乡村振兴迈开了步伐。

  大棚复种探新路

  走进互助县台子乡下台二村的蔬菜种植大棚,绿油油的油麦菜、上海青长势喜人,菜农们忙着进行田间管理。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景象点亮了初冬的萧瑟,将田间装点出无限生机。

  在下台二村富农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大棚基地,种植户靳永明正在大棚内查看蔬菜长势,看着蔬菜个个“精神抖擞”,靳永明十分高兴。

  “今年大棚种植的辣椒、西红柿等丰收后,在县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下,我抓紧时间把土地平整完,复种了上海青、油麦菜、辣椒等蔬菜,目前长势良好。”靳永明表示,复种的这些蔬菜预计在一个月以后就能上市,刚好能赶上春节的节点,不会为销路发愁。

  靳永明是从去年开始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去年的种植经历让他尝到了甜头。有了去年轮茬套种的经验后,今年,靳永明早早就为换茬种植做好了准备。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这些年来,靳永明积累了很多种植“秘诀”,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平时我主要就是在家务农,温室大棚里面忙的话就去大棚干活,一天挣80块钱没问题,我觉得很划算。”刘应加是下台二村附近的村民,每天8点,他都会按时到大棚里务工。打打药、施施肥,活不重,但却填满了庄稼人冬天的时间,也让他们鼓起了腰包。

  “这段时间,正是大棚果蔬管护的关键时期,村上好些人都在大棚里干活,收入按小时来算,多劳多得。”靳永明说,目前,他的温室大棚里的草莓已经进入采摘期,欢迎海东各地的父老乡亲前来采摘。

  依托地势平坦、水土丰沃、交通便利等区位优势,近年来,台子乡将蔬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为一体的大棚特色果蔬和露地蔬菜种植,采取“采摘+订单+配送”等销售模式,实现从“地头”到“餐桌”的多链条供销,助力更多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活力。

  农业设施建设忙

  这两天,在丹麻镇东家村的农田里,大型机械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几天后,一排排温室大棚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近年来,丹麻镇先后建成了补家村高原香菇种植大棚、松德村蔬菜大棚、岔尔沟门村保鲜库,油菜、蚕豆、马铃薯千亩示范田等设施农业。为了让东家村的产业规模更大,今年,丹麻镇党委政府在东家村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建议,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规划建设东家村草莓种植基地,在东家村紧临丹高公路的农田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6座,发展草莓种植产业。

  正在施工的就是丹麻镇2021年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东家村草莓大棚。

  东家村草莓大棚总占地面积2.6公顷,由互助县蔬菜推广中心投资150万元实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由东家村集体专业合作社进行管理经营,草莓产出后,互助县蔬菜中心还将引导进行订单种植和产品推广,解决销路问题。该项目预计年收入可达到10万元以上,带动该村脱贫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草莓大棚是东家村乡村振兴的希望。“大棚建好以后,脱贫户可以到村里申请承包种植,对申请到的农户还要进行草莓种植培训,这样既可以解决脱贫户的就业问题,也能更好地发展产业。”东家村村委会主任李发胜介绍,虽然眼下草莓大棚还没正式开始运营,但该项目已与脱贫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并且制定了收益分配办法。

  看着逐渐成型的一个个温室大棚,感受着群众的期盼和喜悦,东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卓麻牛肉信心满满地说:“有这么好的政策、产业帮扶,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草莓产业一定会迎来一个希望的春天。”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浏览本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以上 青ICP备19000163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