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海东要闻  区县窗口  新闻中心  领导活动  海东精神  文明海东  外媒看海东
 
 
让“抗疫精神”在东山熠熠生辉
来源: 海东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1-23 15:40:18
编辑: 海东市委宣传部

  

  □本报记者巴迎桂摄影报道

  劝返点值守、抗疫先锋事迹宣讲、为隔离的住户代购生活物资……在抗疫的战场上,他们穿上红色马甲,投身战“疫”,为家乡加油,为基层抗疫贡献力量。

  他们,是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

  无论在白天的疫情劝返点,还是寒冷夜晚的抗疫帐篷中,东山乡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各村社党员、志愿者们积极行动起来,开展情况排查、防疫宣传、抗疫宣讲……每一个环节,都有他们奔跑的身影。他们,让抗疫精神如星光在东山顶上生生不息,给全乡村民吃了颗“定心丸”。

  用好抗疫“活教材”上好“思政课”

  “疫情防控的物资够着没?晚上帐篷里睡觉冷不冷?”“村民们前几天挖好的洋芋卖出去了没?”……连日来,身穿红马甲的东山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及“红色基因”党史宣讲小分队成了全乡10个疫情防控卡点的“常客”。

  “大家好,我是这次‘战疫先锋——伟大的抗疫精神’主题宣讲人邹拉毛,今天我将以抗疫先进人物事迹为背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基层党员们讲解伟大的抗疫精神及其实质内涵……”

  “我们是村民的主心骨,越是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越不能掉以轻心。”“党员就是要跑在群众的最前面,再苦再累,也要把村口守好。”11月15日上午,初冬暖阳,在东山乡寺尔村的疫情防控劝返点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正火热进行。

  记者了解到,在举国上下防控战疫的紧要关头,如何做到凝神聚力心不散、党群同心战疫情,东山乡探索利用“战疫先锋——伟大的抗疫精神”主题宣讲活动,在疫情防控线下的“帐篷”里和线上的“疫情防控网格群”里同时发力,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发挥宣传鼓动作用来坚定斗志、稳定民心,为存在困惑的基层组织给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答案。

  “疫情防控一开始,东山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的引领下,不负使命、砥砺前行,开展了外来人员排查登记、为居家隔离群众代购物资、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慰问捐献物资等活动。”东山乡党委副书记蔡正元介绍,“为了激励全乡党员干部们战胜病毒的斗志,消除少数人恐慌焦虑、盲目悲观的不良情绪,我们在基层防疫一线开展抗疫宣讲活动,利用这个非常时期的特殊形式,为党员干部鼓劲加油。”

  暖阳下的寺尔村静悄悄地,紧张忙碌了一上午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逐渐可以“喘口气”。三五个人戴好口罩,聚到御寒帐篷里,开始聆听这一天的“抗疫宣讲”。

  乡镇志愿者主讲、党员一个一个谈心得、讲想法。从抗疫期间一线医护人员坚守初心,再到身边履行党员责任的动人故事。一个个抗疫故事感人肺腑,一段段思想感悟直抵人心,成为强化基层疫情防控工作“新阵地”的生动教材。

  “帐篷讲堂”让党的声音更加响亮

  东山乡寺尔村党员李双喜是村里的疫情防控劝返点负责人,一次宣讲活动下来,李双喜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他说:“‘帐篷宣讲’就是一堂生动的党课,这几天看着疫情防控转为常态化了,我们抗击疫情的底气就更大了。”

  据东山乡吉家岭村党支部书记张延林介绍,村里的“帐篷宣讲”启动一周时间了,每天都在坚持,上级送来了《党章》《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学习资料,他们就利用工作间隙,分批次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寒冬的夜晚,帐篷里的照明灯成为了党员群众的指路灯。

  “抗疫宣讲”不仅吸引了抗疫一线党员,还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群众。张延林耐心地劝返了想听宣讲的群众。为了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他及时启动了村里的大喇叭、微信群,把学习内容在喇叭里“喊”,在群里“晒”,让学习机会人人有份。

  他说:“党员带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堂宣讲,我给各个值班人员讲了4遍,又在喇叭里给村民讲了1遍,不光我越讲心里越明白,党员群众也都爱听。”

  一个帐篷,一面党旗,一次抗疫精神专题宣讲,就是一个宣讲新阵地。抗疫宣讲活动开展后,东山乡组建了由24名成员组成的宣讲团,自11月9日起,该宣讲团在全乡10个劝返点累计开展宣讲19场次,宣讲受众达200余人次,党员130人次。

  东山乡在疫情防控期间一手抓工作落实、一手抓理论学习,迅速掀起党史学习教育新热潮,引导全乡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抗疫精神上来,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当前抗击疫情防控工作相结合,做到思想教育不耽误、疫情防控不耽误、组织生活不耽误。

  “紧急仓库”破解马铃薯滞销困局

  连日来,虽然寒风阵阵,在东山乡的疫情防控劝返点、村委会、合作社、农户家中、马铃薯收购点上,却经常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宣讲员们手拿报纸和宣传小册子,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家常话”向村民宣讲党的抗疫政策,并和村干部、工作队员一起走家串巷,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散装的这一车拉到左手边的小仓库里,大的直接拉到地下的大仓库里进行分拣包装。”在东山乡农产品配送中心,该中心负责人赵成祥紧张地安排村民们将马铃薯入库。

  10月中旬,东山乡的马铃薯进入采挖期,3.6万余亩马铃薯喜获丰收。记者在东山乡农产品(保鲜、冷链)配送中心仓库里看到,村民们正将农户、合作社、村集体的马铃薯进行分拣打包,忙得不亦乐乎。这座仓库正在将全乡442户农户家的马铃薯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其中,解决疫情期间马铃薯滞销的难题。

  近年来,东山乡为培育壮大马铃薯特色产业,依托“农户+合作社+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创新种植、收购、仓储、物流、加工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注重“三个打造”推动马铃薯种植产业现代化。受疫情影响,村民们的马铃薯无法销售,乡政府牵头将今年7月投入使用的“2020年东山乡依托精准扶贫项目”建成寺尔村农产品(保鲜、冷链)配送中心,与村民滞销的马铃薯农产品产销相结合,这一“紧急仓库”,打开了村民马铃薯销售的新渠道。

  “我们家今年种了35亩的洋芋,刚挖完不久,就遇上了疫情,洋芋卖不出去。天气寒冷,家里没有大的窖,害怕会冻坏。经乡政府牵头,我们把洋芋集中运到这个配送中心,等着疫情过去,希望能卖个好价钱。”在配送中心放置马铃薯的东山乡大庄村村民马月亮说。

  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东山乡农产品配送中心加班加点,将马铃薯等农产品进行分拣、打包、暂存,开通绿色通道,开辟抗疫农货专区,打通集“采收、加工、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数字供应链,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以往我们的马铃薯都是秋收以后送到淀粉厂。今年马铃薯滞销,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农民的损失,在乡政府的帮扶下,配送中心早早为村民们开辟了绿色新通道。”赵成祥说,配送中心根据马铃薯大小不同,混装的马铃薯每斤按0.5元的价格收购,比市场价高0.47元,精品马铃薯高于市场价以0.6元的价格收购,目前全部已经收购8000多吨。配送中心对马铃薯进行深加工、精包装,销路自然而然就拓宽了。

  小小马铃薯经过配送中心的储存和加工,华丽转身,变成了一个产业,不仅解决了马铃薯滞销难题,还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浏览本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以上 青ICP备19000163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