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海东要闻  区县窗口  新闻中心  领导活动  海东精神  文明海东  外媒看海东
 
 
杨家山村的“阳光”致富经
来源: 海东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3-11 17:06:01
编辑: 张启杰

为村民发放光伏电站收益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3月初,走进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杨家山村后山,纵横排列、熠熠生辉的光伏板仿佛为荒山披上了蓝色铠甲,电表箱里一个个跳动的数字就是村民们的“阳光福利”。

  杨家山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过去,村民基本靠天吃饭。村里没有产业,是集体经济“空壳村”。2015年秋天,“第一书记”许建杰由国网青海电力公司选派到杨家山村驻村帮扶。几年间,许建杰用“基础完善+光伏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带领大家走出了一条特色脱贫路。

  完善基础设施“点亮”村民新生活

  曾经的杨家山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缺少产业成了杨家山村小康致富路上的绊脚石。如今,杨家山村整村脱贫出列,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增至9560元。

  “现在我们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出门也是水泥路了。”杨家山村村民杨金财看着水龙头流出的干净的水说。6年前,他还经常用扁担去挑水。

  2015年,许建杰刚刚驻村时,便发现杨家山村吃水难、路不好走的问题。“水泵老旧,村民得错峰用水,入户的全是土路。”许建杰说。那时候,村里基础设施不完善,校车到不了村,娃娃上学不方便,小伙子留在村里娶不上媳妇,就外出去打工,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

  面对这样的现状,许建杰当年向国网海东供电公司筹资3.6万元,用于改造水泵房,解决了吃水难题;2016年用剩余的钱买来材料,发动村民义务修路到家门口。

  “那年修入户路,我和媳妇自发去帮忙,为了大家的好日子,我们要支持许书记啊。”村民李生顺说。修路的那些日子,许建杰渐渐跟村民打成一片。路修好了,大家也更加信任这位“第一书记”了。

  61岁的杨有金曾经当过杨家山村党支部书记,说起以前的日子,杨有金不知道从何说起。“以前穷,条件也不好,看病要到山下。遇到雨雪天气,看病就更难了。那时候,儿子岁数大了都没人愿意来当媳妇。当书记时没能带大家致富,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说起以前,杨有金满是遗憾和无奈。

  如今,杨有金家5间新修的平房里干净整洁,电视、冰箱、洗衣机等新式家具应有尽有。他说:“许书记给村里修了村卫生室,有个头疼脑热家门口就能看病。村里晚上路灯亮堂堂,文化广场上还能锻炼,大家别提多高兴了。我儿子娶上了媳妇,我还有了孙子。我家一个人一年能收入1万多块钱,生活美得很。”

村民们庆祝新生活

  光伏电站让村民吃上了“阳光饭”

  曾经的杨家山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产业结构单一,村民“饱一顿饥一顿”。许建杰挨家走访时,来到村民杨应合家,老两口身体残疾、日子过得紧巴巴,过冬都舍不得烧火炉。

  短短几年后的今天,杨家山村村民靠高原阳光吃上了“阳光饭”。发展光伏产业,让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庄多了一道别样的风景,也让村民们多了一份脱贫致富的希望。

  村民杨文元一有空,就到村里的上梁山走走。看着光伏扶贫电站的光伏板,他说:“我真的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电变成了手里的钱。”

  刚驻村时许建杰发现杨家山村没有产业发展,曾有45户村民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而致贫。看到这里太阳能资源丰富,山坡还有大片闲置土地,许建杰想到了发展光伏扶贫。

  2017年,在他的争取下,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投资375万元建设了300千瓦的杨家山光伏扶贫电站。许建杰为乡亲们算了一笔账,电站收益能持续25年,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自2017年6月25日并网至2020年底,光伏电站累计发电124.412万千瓦时,共计发电收益94.809万元(其中购电电费28.784万元,国家财政补贴66.025万元)。

  “电站建起来后,我们设立保洁、护林等公益岗,安排贫困户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将4成收益以工分兑付方式发放给他们,实行按劳分配。剩下6成收益用于村集体发展产业,改善村民文化生活等。”许建杰说。

  68岁的申有义以前在村里当过电工,也曾是贫困户。自修建杨家山村光伏扶贫电站以来,村里让他发挥专长,负责电站日常看管,并承诺每年从光伏收益中拿出3000元作为他的工资。守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申有义干得很开心。

  “以前家里靠种几亩田过日子,根本脱不了贫。现在家门口有产业,守着阳光就能挣钱。”申有义说,2020年1月,他拿到了两年6000元的工资,加上光伏扶贫的3000元收益,一次性领到了9000元钱。“我拿这笔钱置办了年货,并偿还了建房时欠的外债,余下钱买了猪崽和化肥。”申有义说。

  两点一线,每天奔波在电站和家之间的山路上,申有义见证了杨家山村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的变化。稳定的光伏收益让大家日子越过越好,如今的杨家山村广场、健身器材、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容村貌大变样。

与村民签署协议

  “种养结合”蹚出百姓脱贫致富路

  对于许建杰而言,扶贫不是走过场,不是送袋面、给桶油就完了,要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才能让村民彻底的脱贫致富。除了发展光伏产业,许建杰还鼓励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业。

  “这是我们自家散养的土鸡,肉质鲜美……”2020年夏天,许建杰通过网络直播推销脱贫户杨元春养的土鸡。杨元春是村里较早发展养殖业的贫困户。之前,他养殖肉牛投入大、回报慢。

  了解到情况后,许建杰建议杨元春改养投资小、回报快的土鸡。杨元春养殖土鸡上规模后,许建杰又帮他联系采购商分批出售,拓宽销售渠道。“听了许书记的话,我去年把牛都卖了开始养殖土鸡。今年,我卖土鸡增收了7600多元。”杨元春说。如今,已脱贫的杨元春盖了新房,家里还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

  杨家山村日照充足、土质好,适合种植土豆。村民们利用当地优势纷纷种植土豆,但因为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种出的土豆卖不出去大多喂了牲口,很多村民便放弃土豆种植,改种药材、树苗等,但效益并不好。许建杰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又带着大家重新种土豆,还努力帮着打开销路。

  2016年开始,许建杰陆续联系海东供电公司等单位帮忙销售土豆。“2019年,许书记帮我联系了收购商。土豆收购价9毛钱一斤。那年,我光卖土豆就收入了3000多块钱。”村民杨金合说。

  2016年至今,在许建杰的协调下,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扶贫工作队为贫困户推销出大批生猪、肉牛、土鸡、土豆等农产品,纯利润8.3万余元。

  如今的杨家山村,电足了,路宽了,房子新了……跋涉上山,景象令人为之一振:海拔3100米的山顶,光伏板如鱼鳞阵列、蓝海翻涛。村里基础设施完善提高了村民生活品质,光伏产业、种养业发展让大家钱包鼓起来了。

  午后的杨家山村,暖阳映照着远处蓝白相间的光伏电站,闪闪发光的光伏板正不断积蓄着能量。全村人干活有动力、有心气,向着小康迈进。越来越有底气的杨家山村人,目光已瞄向下一步——戴上“致富冠”。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浏览本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以上 青ICP备19000163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