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海东简介 | 区县窗口 | 新闻中心 | 领导活动 | 党的建设 | 通知公告 | 视频报道 | 优势产业发展
民俗文化 | 民生关注 | 综合信息 | 海东旅游 | 自然风光 | 招商引资 | 外媒看海东
王柔村领略别样石碉楼
来源: 海东时报
发布时间: 2020-04-07 09:48:40
编辑: 张启杰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玛珂河流域的中下游,大地褶皱里隐藏着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村落。它不及隔壁班前村那样有名气,也没有公路沿线分布的地理优势,即便人们来到红军沟,也会忽视它的名字,但走近它你会发现,它同样拥有着优美的风景和动人的故事,更有着与众不同的石碉楼。它就是王柔村。

  山中散布的村社

  王柔村隶属于班玛县亚尔堂乡,它坐落于玛柯河畔两侧的山沟内,是亚尔堂乡最南部的村庄。

  全长210公里,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果洛山南部的玛柯河,自北向南绵延前行的过程中,在无数群山之间划下了无数个“S”弯,与此同时也留下了一块块开阔的土地,并形成一个个散落的小村庄,王柔村就是其中之一。

  在王柔村220平方公里的村域面积内,民居坐落看似分散无序,细看之下实则有明显的分界线,且都分布在岱尔、岱来、杂孜、初玛四座大山周边。

  玛柯河西部由北向南坐落着四个社。最北部是五社俄哇社,其南部是它的分界线俄囊沟,俄哇社意为俄囊沟旁边的村庄。俄囊沟南部是四社王柔社,它坐落早初玛山脚下。王柔,是班玛本八大部落之一,也是整个王柔村人口最多的一个社。据村民介绍,王柔村、果芒村等附近的村庄均发源于王柔社。再往南是二社德昂社,德昂社紧靠岱尔山,面朝形如大象的伊吾郎钦山。再往南是村子的另一座神山——岱来山,岱来山南部的脚下是六社巴参社。

  玛柯河东部由北向南坐落着三个社。最北部是三社当当社,当当社共有三个居住点,位于玛柯河东侧,这三个居住点由北向南分别是,当当、加昂和扎洛,加昂是亚尔堂乡政府的所在地,扎洛是扎洛寺的所在地。扎洛寺往南是自东向西汇入玛柯河的夏沟。夏沟南北侧是一社的两个居住点所在,北部是果勇居住点,南部是岱措居住点。继续往南是王柔村的南分界线孜木达沟,是七社孜木达的所在地。

  感人的红军故事

  班玛县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红色印迹,而在王柔村这种历史的印迹大量存在。

  1936年7月,红军二、四方面军近2.5万人从四川甘孜县进入班玛县子木达沟,在这里休整了20余天。休整完毕后,红军在藏族群众的指引下离开班玛,继续北上抗日。

  在红军刚来到班玛时,藏族群众因不了解情况十分害怕,甚至有些人还躲进了山里。但当他们发现红军在军粮告急的情况下,一直坚持用捡拾的牛骨炖汤、采挖野菜等方式充饥,很少向牧民购粮,每夜都露宿草原时,他们对这支吃苦耐劳、纪律严明的队伍改变了态度。

  当时的部落头人亚当旦洛在得知红军缺少粮食时,不但自己积极捐出了牛羊、青稞,还发动部落人一起捐献粮食。当地群众不仅积极给红军捐献粮食,还为长途跋涉中受伤的战士们提供住宿。

  在这里,长征红军休养生息,与当地藏族同胞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将共产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带到了这里。同时,也将革命的精神火种留在了这里,班玛红军亭中,保存着红军留下的标语“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亭外的围栏上,还系着百姓们献上的哈达。

  当地藏族同胞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怀念,把孜木达沟改称为“红军沟”,从此有了红军亭、红军哨所、红军桥、红军墓、红军泉……

  时光飞逝,距离红军经过班玛县已经过去了80多年,但红军留下的长征精神依然在这里闪光,红军与这里群众的军民鱼水情代代相传。

  四层碉楼的秘密

  行走在玛珂河畔,除了两岸让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美景外,还有那独具一格的,足以颠覆你对民居理解下的藏式碉楼的想象。

  碉楼是一种石木结构的藏式多层平顶民居建筑,藏语称“夸日”。碉楼一般为两到三层,高10米左右。一层设建筑的主入口,为牲畜棚;二层住人;三层为经堂和存放粮食的空间,屋顶设有煨桑炉,为一年一度煨桑活动所用,平时也用来晾晒粮食,碉楼各层之间以原木凿成的独木梯联系。

  其实,这里的碉楼远比我们所看到的外部表象复杂得多。如果能透过碉楼的表面,仔细观察它的每一处建筑结构,就会发现这里的碉楼已不仅仅是民居,而是当地人经过长期与大自然的“磨合”所形成的智慧结晶。

  在王柔村德昂社,一座四层石碉楼格外吸引眼球。要知道,在玛珂河流域三层的石碉楼很常见,但是像这种四层碉楼还是十分罕见的。

  据村民介绍,该碉楼有近400多年的历史,是当时穆袅(音译)家族首领的居住地。该碉楼除了高大宏伟的外形外,内部建筑也有别于其他民居。

  该石碉楼一层为40平方米的圈房,而其余用石墙隔开的空间,当地村民猜测,50平方米的是牢房,4平方米的是刑房。这一设置在班玛民居石碉楼中的一层是绝对没有的。二层为库房和客房,与民居式石碉楼相比,这一层是多出来的,因为该碉楼的主人是当时家族的首领,因此它将原本设置在一层的库房设置在二层,而且还单设一间大客房,可见该家族在当地的威望。三层与民居石碉楼的二层相同,主要是主人的居住地和厨房,但有别于民居石碉楼的是,在三层有大小两个卧房。四层于民居碉楼的三层相同,为佛堂和打谷场。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网
青海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央视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人民网
青海新闻网
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浏览本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