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海东简介 | 区县窗口 | 新闻中心 | 领导活动 | 党的建设 | 通知公告 | 视频报道 | 优势产业发展
民俗文化 | 民生关注 | 综合信息 | 海东旅游 | 自然风光 | 招商引资 | 外媒看海东
【我和我的祖国·走笔大河湟】生态治理擦亮海东底色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19-06-24 17:15:32
编辑: 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山美、水清、林绿、田秀、湖静、草青,这是海东市盛夏时的景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保护持续发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此,海东市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建章立制、着力督察和解决环保突出问题,抓重点领域治理,扎扎实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如今,海东市环境整治效果显现,海东市已经成为了当地百姓的生态宜居之地,游客的旅游观光满意之地。

  “三绿”成主色

  海东,是青海省气候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虽然总面积只占全省面积的1.83%,却承载着全省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近几年,海东市提出的“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及南北山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海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近几年每年都组织几十万人的大会战,以此引领海东市的国土绿化,通过大会战调动全社会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使植树造林深入人心,成为全体群众的自觉行动,大会战也成为海东国土绿化的金名片。

  如今,放眼海东,绿色已成主色,大生态的局面日益清晰。

  土地和大气也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近年来,海东市在土地污染防治和大气环境改善方面也下足了精力。

  在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海东市加大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大力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继续减少化肥、农药和农业用水总量;抓好残留地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测土配方新兴技术的推广。

  在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面,2018年,海东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281天,全市6县区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291.2天,全市所有干流、支流年均水质均达到功能区目标水质,全市8个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全市环境质量保持总体改善的良好势头。

  水污染治理在行动

  塘川河是湟水河的一条支流,多年前,因为生活污水和企业污水的排放,原本清澈的湟水河变得臭气熏天。如今,通过数年的治理,塘川河又恢复了往日的清澈。现在,塘川河水蜿蜒流淌,河水中央的小渚上小鸟雀跃,河边的小水洼里小蝌蚪游来游去。塘川河两岸,绿树成荫,刚修建好的步道,成了两岸百姓锻炼的场所。

  对这样的成果,两岸百姓赞不绝口。“原来的塘川河臭气熏天,河水污浊,如今通过政府的治理,塘川河成了大家休闲的好去处,那里的环境,一点都不比城市里的公园差。”塘川镇大庄村村民王统发说。

  海东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王宝春介绍,海东市先后实施了互助塘川河、平安祁家川、乐都引胜沟、民和巴州河、循化清水河、化隆巴燕河等重点支流污染治理和修复工程。关停了湟水河干流42家采沙洗沙场,实现了湟水干流沙石禁采禁洗目标和打造水生态景观工程目标。

  据了解,海东市共有三条干流,137条支流,95座湖泊,这些都是水污染工作的重点治理地区。截至2019年6月9日,海东市黄河、湟水河出省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为优。按照海东市黑臭水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对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四县进行黑臭水体专项督察,通过督察海东市辖区内没有产生黑臭水体。

  河湖长实时监督

  海东市认真推行了“河长制”,实现辖区内河湖的实时监控,做到了“空间覆盖无空白、职责落实无盲点、监督管理无缝隙”。

  截至目前,海东市有1758名河长、469名湖长和2012名河湖保洁巡查员坚守3条干流、137条支流、95座湖泊、8处水源地,累计巡河12.4万余人次,督察、巡查由常态化迈向长效化。全市设立河湖长公示牌2227块,向社会公开河湖长信息,建立了海东水务微信公众号、公开监督电话等,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全面建立河湖长制信息平台。

  海东市还积极筹措资金840万元开发建设海东市河湖长制信息平台,市县区河湖长制信息平台均已初步搭建完成,已上线试运行,全市各级河湖长通过河湖长制信息平台APP巡河护河,进一步加强了河湖库的实时监督。

  水源地保障百姓安全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对水源地的保护,关系着老百姓的健康。近年来,海东市把境内水源地的保护工作纳入工作重点之一。

  海东市有10处县城水源地,保护这些水源地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今,在水源地附近,拉起了防护栏,禁止人畜进入。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水源地的水质也越来越好,老百姓喝着甘甜的水,喜在心头。

  王宝春介绍:“海东市严格按照市县目标责任书和考核评分标准进行严格考核,2018年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100%,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95.4%,劣五类水体比例为零,地下水点位考核水质保持稳定。”

  水利工程造福百姓

  近几年,海东市建成了互助大通苑人工湿地、民和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和乐都大地湾湿地,完成了互助南门峡水库、化隆后沟水库水源地污染治理工程,实现水源地24小时视频监控全覆盖。

  除此之外,海东市建设了许多水利工程。据了解,海东市6县区共建有主要水利工程4334项,全市共建成中小型水库73座,水电站40座,泵站378座,规模以上机电井170眼,渠道382条,其中万亩以上灌渠28条,工程总控制灌溉面积89.4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0.46万亩。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692项,其中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34项,全市农村供水工程累计受益人口153.27万人。堤防116项,全市有防洪任务的河段长度1214.65千米,已治理河段长度280.46千米。淤地坝246座,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1582.92平方公里。

  多举措改善农村环境

  让百姓有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也是生态治理的一个方面。多年来,海东市生态环保局着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让海东市的很多农村变得干净整洁。

  “近年来,海东市在很多村子建立了垃圾收集转运站以及污水处理项目,不仅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海东市的生态环保作出了贡献。”海东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科负责人赵永芳说。

  为了解决污水问题,近年来海东市实施了截污纳管和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改造工程,有效提高了污水收集能力。环境的改善,让农村的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

  赵永芳介绍,仅2018年海东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专项资金就达12311万元,共实施253个村庄。通过治理,海东市有了许多生态乡镇。目前,海东市有国家级生态乡镇共两个,为平安区平安镇、循化县积石镇,国家级生态村1个,为循化县清水乡瓦匠庄村。2014年省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村23个; 2015年省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村90个。2018年海东市初步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海东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3个、村66个建议名单。

  2017年8月底,海东市成立了“绿盾2017”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自查和督察工作方案,深入推进“绿盾2017”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工作,全面排查整改保护区内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网
青海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央视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人民网
青海新闻网
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浏览本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