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海东简介 | 区县窗口 | 新闻中心 | 领导活动 | 党的建设 | 通知公告 | 视频报道 | 优势产业发展
民俗文化 | 民生关注 | 综合信息 | 海东旅游 | 自然风光 | 招商引资 | 外媒看海东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海东在行动】化隆铁腕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来源: 海东时报
发布时间: 2019-06-17 14:59:56
编辑: 孔令磊

  一间间危房破屋、废弃猪圈被推倒;一堆堆杂草杂物、淤泥垃圾被清走;一条条私拉电缆、违搭天线被拆除……

  雪什藏村人居环境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走在化隆回族自治县乡镇巷道上,随处可见扫垃圾、清沟渠、搬柴草、拆猪圈的场景,逐步还原出清新的乡村风貌,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村居图。

  “村里的环境变好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舒心!”村民们发自肺腑的话,是对化隆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由衷肯定与褒奖。

  打造人居环境样板村

  5月的一天,群科镇雪什藏村,垃圾清运员吕存个准时开着垃圾清运车驶进村里,喇叭里连续播放着收集垃圾提示语,闻声而来的村民将垃圾放在设置的临时垃圾投放点,清理完堆放点上的垃圾,吕存个开着清运车前往垃圾填埋场……像这样的清运工作,雪什藏村的清运员每天要进行两次。

  走进雪什藏村,整洁的道路旁花草树木交相辉映,村民农家小院收拾得清清爽爽,房前屋后没有乱堆乱放的柴草垛,“垃圾少、环境美”“房前屋后勤打扫”“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一面面印有爱护环境卫生标语的文化墙,成了街道村庄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乡村文化不仅有“亮度”,更有了“温度”。

  “以前村里垃圾乱倒、杂物乱堆,整个村子的环境卫生很不好。经过大整治后,村里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垃圾清理得也很及时,以前倒垃圾的地方臭味没有了,空气变得越来越好了。”村民张秀媛说。

  环境整治“战役”打响初期,在雪什藏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的宣传发动下,每一位村民积极参与,主动到村头主干道附近捡拾生活垃圾、清理墙体小广告、清理沟渠,挖除杂草杂物、拆除露天厕所……经过集中治理攻坚,目前,雪什藏村的“五清一改十乱”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收尾阶段,累计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100余处;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130余处,重量13余吨;清理沟渠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50余处;清理墙体小广告20余处。同时,累计拆除危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约30座,占地320平方米左右;整治垃圾乱扔乱放15余处;整治“三线”乱搭乱接约500米。

  为了建立长效机制,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雪什藏村建立了村规民约。“如今,村内环境有了大改观,最重要的是,群众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接下来,我们还是要聚全镇之智,举全镇之力,把雪什藏村打造成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示范村、样板村。”雪什藏村驻村干事宁素华说。

  沙场被治理后恢复的地貌

  维护环境成村民习惯

  5月29日,记者走进化隆县群科镇团结村的时候,村民马成德正在清扫一家上了锁的大门的门前路面,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他并不是这家房屋的主人。房屋的主人名叫韩国民,一家人在厦门经营拉面店,常年不在家。

  前段时间,团结村发动群众486人展开了一场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因为韩国民家情况特殊,整治过程中,他家的房前屋后就成了村民帮助的对象。大家除杂草、拾垃圾,把柴草、杂物归顺,还在他家周边种上了格桑花。自那以后,马成德每天清扫完自家院落,就来清扫韩国民家的房前屋后。“韩国民一家常年不在,我作为近邻,应该出把力,帮他家把门口清扫干净。”马成德说。

  “前几年,团结村的卫生环境可以说是道路泥泞、脏乱不堪,道路两边随处可见垃圾,农房前后散乱地堆放着土砖、柴火。”村主任马智林介绍,现在经过治理,村庄开始变靓了,农家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极大地提高了,民族之间也都非常团结。

  为了让道路更加宽敞,团结村村民扒掉自家院墙,后退一米五,让出了一条更加宽敞的路。“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有车了,如果换成以前,两辆车根本错不开,现在,在原道路基础上拓宽了1米多,开车更方便了,大家还把路边的杂草清理得干干净净,并且种上了格桑花,以后我们团结村一定会越来越美。”村民马国明说,前几天,一辆附近施工的大车压坏了他家门前的路面,他二话没说,自己出钱修整了路面。

  “真没想到,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村,经过一番打造焕然一新,生活环境越来越好,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了。”70岁的马大爷谈及改善人居环境整治给他家带来的变化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自觉维护村里环境卫生已经成为团结村村民的习惯,环境整治带来的不仅是村容村貌的改变,更让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文明之风在村中传播开来。团结村就像它的村名一样,这里的人们团结、和睦,民族团结在团结村里世代相传,团结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养殖场拆除后恢复的耕地

  木材厂“搬家”还地于民

  去年以来,针对“大棚房”问题,一场力度空前的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海东市“大棚房”拆除后陆续复垦,棚室已恢复耕地功能。

  近日,记者来到化隆县扎巴镇扎二村,目之所及是脱去“大棚房”外衣后清爽敞亮的耕地,地里种植油菜籽已经冒出了新芽,农户正在打理自家农田。

  在这39亩土地上,原来是一家木材厂,在“大棚房”清理整治行动中,在镇村干部的宣传动员下,木材厂负责人积极主动配合政府进行了拆除,仅用了半个月就把违建拆除了,恢复了土地原貌。为了留住本地企业,目前,扎巴镇已将这家木材厂搬迁至一处合法用地上。

  据扎巴镇副镇长冶占详介绍,自去年12月份专项清理整治“大棚房”以来,共拆除39宗大棚房,面积约103.7亩。“大棚房”问题农户纷纷行动,自觉自行拆除违建设施,期间没有一户上访。

  扎一村的“大棚房”户主马军,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拆后复垦工作。“拆除复垦,把土地还给农民,菜种起来才是土地该有的样子,实话好!”马军连连称赞这“大棚房”拆得好。

  “大棚房”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扎巴镇干部昼夜奋战,全天靠在一线,全体干部齐心协力、加班加点开展整治工作。此次参与“大棚房”整治工作中的土地管理站站长刘成军在自己母亲生病住院期间,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没敢在岗位上提起过自己家里的情况,更没有请过一天假,强忍住心中的惦念和悲痛,奋战在一线。直到“大棚房”验收前一天,他接到了母亲去世的噩耗。“那段时间是‘大棚房’拆除的攻坚期,大家都忙碌在一线,人手少,而我作为镇上的环保督察员、集镇管理员工作责任大,特殊时期我只能舍‘小家’顾‘大家’。”刘成军说。

  环境整治中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网
青海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央视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人民网
青海新闻网
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浏览本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