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海东简介 | 区县窗口 | 新闻中心 | 领导活动 | 党的建设 | 通知公告 | 视频报道 | 优势产业发展
民俗文化 | 民生关注 | 综合信息 | 海东旅游 | 自然风光 | 招商引资 | 外媒看海东
螭鼓舞的和谐曲
来源: 海东时报
发布时间: 2019-03-08 10:00:02
编辑: 张启杰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距离循化县成40公里,有一个叫达利加的雪山,即便是夏天,山上云雾缭绕,也覆盖着皑皑白雪,煞是壮观。山脚下有一个传统村落,清一色青海东部藏式建筑风格,这就是道帏藏族乡的宁巴村,也就是循化螭鼓舞的主要发祥地。之前,记者有幸在这里采访到宁巴村螭鼓舞领舞者多杰才让。

  据介绍,螭鼓舞最早也被称为龙鼓舞。1988年秋天,宁巴村的龙鼓舞代表青海省赴春城昆明参加全国民间广场舞蹈汇演暨云南省首届民族艺术节,荣获优秀节目奖。1989年9月底,宁巴村的龙鼓舞在省舞蹈专业人员的协助下,编成《吉祥的龙鼓》到北京参加艺术节第四轮演出暨国庆40周年联欢活动,可以说是我省民间舞蹈第一次在首都参加国庆联欢和国家艺术节活动,在天安门广场精彩亮相。2008年6月,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申报的“藏族螭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螭鼓舞是流传在青海循化安多藏区的一种大型民间祭祀仪式舞蹈,也是藏族群众中流传久远富于神话色彩的舞蹈活动。主要流传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道帏乡、文都乡、尕楞乡三个藏族聚居区和相邻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一带。

  螭鼓舞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多在农历正月春节、婚庆、祝寿等喜庆的节日表演,是一边打击单面蒙羊皮的鼓,一边跳动的舞蹈。螭鼓舞由三十人以上男子组成舞队,表演时舞者左手执鼓,右手拿鞭,披金色棱形披肩,戴五峰吉祥帽,边击边舞。舞蹈为多段体例,结构较为完整、严谨,动作整齐划一,不能自由发挥。基本动作为“上步前曲腿跳击鼓”等多种,每段变换一种队形,基本队形为顺时针方向走圆圈,以及方阵、螭摆尾、斜线交叉、圆形交错换位螺旋绕圈、横排等。其目的是祈求神灵的保护,禳灾驱邪,保佑人寿年丰。

  循化藏族螭鼓舞是当地群众中流传久远富有神话色彩的娱人悦神的舞蹈活动,也是藏民族最古老的表演艺术类别,更是舞出了民族团结的和谐曲。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网
青海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央视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人民网
青海新闻网
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浏览本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