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海东简介 | 区县窗口 | 新闻中心 | 领导活动 | 党的建设 | 通知公告 | 视频报道 | 优势产业发展
民俗文化 | 民生关注 | 综合信息 | 海东旅游 | 自然风光 | 招商引资 | 外媒看海东
【新春走基层】民和上“刀山”大戏74年后重返舞台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19-02-14 08:34:49
编辑: 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讯

  2月12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上“刀山”大戏。在现场数万观众的见证下,3名演员脱去鞋袜,赤脚上阵,直至爬完36把大刀为止,整个场面扣人心弦,叹为观止。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时隔74年后,民和上“刀山”重返舞台,让面临失传的省级非遗项目重现生机。

  上“刀山”吸引数万人观看

  2月12日,民和县城新建的市民健身广场上人山人海。广场中央,一架约十六米高的云梯直插云端,上面横架着的36把大刀闪闪发光。闻讯而来的数万观众静静等待着大戏的开始。

  15时30分许,在震耳欲聋的纳顿锣鼓声中,上“刀山”活动徐徐拉开序幕。祭祀仪式后,一名体格瘦小的年轻男子,在一名中年男子的叮嘱下,迈步走到云梯前。现场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聚集在云梯上。

  年轻男子准备上“刀山”前,中年男子在刀刃上喷洒白酒,接着在年轻男子的脚掌也抹上白酒。不一会儿,年轻男子赤脚爬上云梯。在刀光间,他双手捏住刀背,双脚稳稳踩在刀刃上一步步攀登,刀刃似乎并没有伤到他。过了约五分钟,男子爬到云梯顶端,然后站立,围绕四周伸展完好无损的双脚,宣示挑战成功。

  随后,男子又从“刀山”上爬下。安全着地后,他又向观众展示双脚。此时,观众们总算松了口气。现场又响起锣鼓声。

  紧接着,另一名年轻男子和中年男子相继征服“刀山”。与两名年轻男子不同的是,最后一名中年男子下“刀山”时,选择“刀山”的另一面,以示他精湛的技艺。

  上“刀山”背后的故事

  上“刀山”活动是民和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莲宝卷》的一部分。原有演出目莲戏的习俗,从农历正月十五开始到二月初一结束,它以“目莲救母”为主线展开,以演员赤脚上“刀山”为结束,所以当地人称为“刀山会”。

  在距民和县城20多公里的西沟乡麻地沟村,有一座古寺叫能仁寺。历经沧桑的能仁寺,曾演绎了数次规模浩大的“刀山会”,而这一切又缘于能仁寺的珍藏之宝、被誉为“中国古老戏剧活化石”的《目莲宝卷》。

  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住在南京珠玑巷的百姓,因在欢庆元宵佳节时扮演了大脚马猴的形象而激怒了朱元璋,因而以讽刺马皇后脚大的罪名,被发配到现在的麻地沟。当时,能仁禅院的禅师偕同百姓一起来到现在的麻地沟村,建寺院于麻地沟村的大龙山上。而能仁禅院珍藏的《目莲宝卷》也被一起带到了麻地沟。

  《目莲宝卷》共十卷,以刘氏妇人在人间心存恶念,被惩罚上刀山,打进地狱受苦,其子目莲出家得道后,到地狱救母为主线展开的。《目莲宝卷》所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感人泪下,而第十卷《刀山地狱》讲述的上刀山演变成为现实当中真实的上“刀山”。

  据实证,民和县麻地沟刀山会共举行了三次,分别在光绪三十四年、民国五年、民国三十四年,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是最后一次演出,迄今为止已有七十多年。据当地的老人讲,1945年举行的“刀山会”上前来参观的人数不下二十几万人,当时,麻地沟村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声势浩大。在刀山会举行那天,扮演刘氏妇人的人脱去鞋袜,赤脚爬“刀山”,直至爬完120把刀为止,整个场面惊心动魄。

  上“刀山”重现生机

  “上‘刀山’活动是民和县‘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的重头戏,活动当天共吸引数万人观看,这在以往是少见的。”民和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朵忠福说,上“刀山”戏虽在民和地区有演出历史,但演出时间过去很久,很多人都没有亲眼观看。另外,整个演出环节刺激、惊险。

  为了重现当年麻地沟村“刀山会”的盛况,传承非遗文化,民和县这次专门邀请了来自云南楚雄的少数民族表演团队。朵忠福说,由于时间久远,目前,“民和刀山会活动的传承人都已离世,这项戏目面临失传境地。如果让当地人表演,难度极大。今后会积极挖掘民和‘刀山会’文化,尽早让群众观看本地特色的上‘刀山’大戏。”

  “此次上‘刀山’只是《目莲宝卷》的部分展示,演完后准备派人到外地学习,从而把民和上‘刀山’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民和县文化馆非遗办主任吕晓明说。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网
青海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央视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人民网
青海新闻网
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浏览本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