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海东简介 | 区县窗口 | 新闻中心 | 领导活动 | 党的建设 | 通知公告 | 视频报道 | 优势产业发展
民俗文化 | 民生关注 | 综合信息 | 海东旅游 | 自然风光 | 招商引资 | 外媒看海东
平安总门村的彩礼钱降了
来源: 海东时报
发布时间: 2019-01-16 15:47:55
编辑: 易 娜

  青海新闻网讯 1月11日,平安区古城乡总门村张海山家人来人往,热热闹闹。张海山的女儿即将出嫁,今天是男方家来送礼的日子。

  客人还没来,家里的女眷已经忙活了一早上。收拾干净庭院、备好盖碗茶、各类干果“齐上阵”,金灿灿的油饷摆上桌,一家人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总门村村支书马录、村主任兼红白理事会会长米福龙都成了“特邀嘉宾”,因为这桩喜事的促成,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出了不少力。

  张海山原本计划彩礼钱要16.5万元,因为这,男方家东拼西凑半个月,却迟迟没有回话,婚事一时陷入了僵局。这时正赶上乡上出了移风易俗的新规,在红白理事会的多次沟通下,彩礼钱降到10万,这桩好姻缘促成了,两家人都喜上眉梢。

  女儿出嫁是件大事,张海山和妻子早早备妥了嫁妆。全自动洗衣机、大屏幕电视、样式讲究的衣柜、锅碗瓢盆等等,光这些陪嫁林林总总算下来就花了近十万。“有些乡邻说,我这个姑娘出嫁‘赔钱’了,我感觉那是他们目光短浅。我的女儿嫁过去过日子,不希望他们债台高筑,因为经济压力吵架闹矛盾,我图的就是他们小两口的日子幸福开心,钱花在自己女儿身上有啥不乐意。”对于自己带头践行移风易俗的做法,张海山很骄傲。

  降低彩礼蔚然成风

  总门村是个纯回族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两年结婚彩礼钱呈水涨船高之势。村支书马录说,他的大儿子2011年结婚,彩礼钱是5.5万元,去年11月小儿子结婚,彩礼竟然“飙升”到了18.5万元,而且这都还仅是“平均价位”。“彩礼钱按照每年2万的速度增长,老百姓叫苦不迭,但又没办法。”马录说。

  去年以来,海东市全市上下积极推动移风易俗行动,平安区及时下发《平安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实施方案》,着力解决“高价彩礼”、大操大办、攀比显摆、铺张浪费、因婚返贫等突出问题,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并根据实际情况平安区农村红白事操办参照标准。在结婚彩礼方面规定,穆斯林地区婚事彩礼不超过10万元(含干礼、占包、首饰钱、定茶钱、三金、化妆品钱、开箱钱、衣服等附属费用),不得另立名目、增加费用。男女双方邻里、庄员贺礼原则上不超过100元,亲朋好友、直系亲属原则上不超过300元。

  《方案》精神层层传达。去年12月起,古城乡根据少数民族群众多、传统风俗习惯影响较深等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宣讲组,奔赴各村开展宣讲。“其实这么多年,群众对‘天价彩礼’问题早已深恶痛绝,政策下来后许多群众拍手称快,但没有实实在在看到谁这样做了,大家也就抱着互相观望的态度。”村主任米福龙说,张海山一家是全乡甚至全区首个带头执行移风易俗政策的群众,在这种示范作用下,人看人、村看村,相互影响,这项工作落地生根不是多难的事儿。

  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上午十点半,男方送亲队伍“浩浩荡荡”地来了。领头的是准新郎的父亲星生成,他把10万彩礼郑重地交到亲家张海山手上,随行的男方亲戚将茶、酸奶等礼品放到桌上,两家亲戚互相问候,围桌而坐,小院里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这两年我正担心怎么凑够你们俩结婚的彩礼,这下爷爷不担心了。”马良元是女方亲戚,在内蒙古开拉面馆,这次专门赶来办喜事。拉面馆开了8年,生意逐渐红火,日子越来越好。两个孙子尽管都不到10岁,可他已经担心起“彩礼”的事了。

  “按现在这个增长速度,我算了下,两个孙子彩礼都得一百万,那要卖多少碗拉面啊!现在好了,好政策我们是赶上了!”说话间,家乡发生的这些新变化和文明新风,已经通过他手机上的网络直播平台,传递给了远在内蒙、广州、上海的“拉面同行”们。尽管身处异乡,但他们都心系故土,发自内心地为这样的好政策点赞。

  “明天我们在家待客,严格按照规定来,2个素菜6个肉菜2个甜品,全部由亲戚家或者村里‘茶饭好’的妇女们帮忙来做。家里热热闹闹,食材也不浪费,一桌600元左右,大家吃得开心还合胃口。”张海山说。

  送礼的大事办好了,张海山一家又开始张罗起第二天“添香”待客的事。生活条件好了,文明乡风来了,群众期盼的好日子,已经来了。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网
青海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央视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人民网
青海新闻网
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浏览本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