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海东简介 | 区县窗口 | 新闻中心 | 领导活动 | 党的建设 | 通知公告 | 视频报道 | 优势产业发展
民俗文化 | 民生关注 | 综合信息 | 海东旅游 | 自然风光 | 招商引资 | 外媒看海东
本康沟村加工的衣服飞出国门
来源: 海东时报
发布时间: 2018-08-21 10:42:18
编辑: 李娜

  青海新闻网讯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贫困地区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实现永久脱贫。”这是本康沟村第一书记多杰冉丹铭记在心的一句话。本康沟村地处化隆县扎巴镇浅脑山,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贫困面广,全村共有精准扶贫户32户,112人,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务工收入。近年来,本康沟村加工的衣服“飞”出了国门,成为本康沟村又一致富法宝。

  为切实加快村民脱贫增收的步伐,本康沟村两委班子从上任“第一书记”张吉青到如今的“第一书记”多杰冉丹,一直本着村子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无污染的环境优势,实施“花海”、农家乐、家庭宾馆、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将本康沟村打造成为集花海观赏、餐饮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扶贫村。

  天空阴沉,淫雨霏霏,但是本康沟村百亩花海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路过一段泥泞的小路,在雨中记者见到了驻村“第一书记”多杰冉丹,他是青海省西宁市西川监狱副监狱长,响应精准扶贫攻坚的号召,来到贫穷落后的脑山地区,与基层干部一起吃住在村上,认真落实本康沟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基建工作。多杰冉丹向记者介绍本康沟村的基本情况时,如数家珍,熟悉程度远远超出每一个人的预料,他详细介绍本康沟村在扶贫路上的点滴经验,扶贫工作队的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计划,丝毫看不出是刚来几个月的扶贫书记。

  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找准了贫穷根源,才能彻底拔穷根,多杰冉丹站在扶贫攻坚的最前沿,集思广益,反复讨论,做规划、跑项目、筹资金,全面铺开本康沟村民俗文化旅游扶贫项目的前期工作,立志要坚决打赢这场精准扶贫的攻坚战。

  换大门、修栈道、开农家院……本康沟村的村民们都忙得不亦乐乎。来到本康沟村的青海哈尼福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几十名工人正忙着裁剪、缝制、熨烫,一块块布在他们灵巧的双手下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衣裤,呈现出一片欢欣鼓舞的气象,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本康沟村把服装加工基地开到自家门口,有了自己的产业。如今,服装加工产业逐步走上了一条“公司+农户+集中加工点”到“公司+农户+小车间”与哈尼福公司合作,生产民族服饰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个手艺好啊,不用外出,在自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虽然不是很多,但也能减轻一点家庭负担,既稳定又能照顾到家庭,家中农忙时还可以回家先劳动,等闲的时候再过来干活,我以后就想在这里干下去。”车间里,郭媛玲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高兴地说。现在本康沟村服装加工车间为哈尼福公司生产的裤子已销往义乌、新疆等地,还远销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另外,经过详细科学的论证和水质检验,依据本康沟村“本康神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扎实做好保护水源地工作的基础上,开发建成的“雪林花”牌矿泉水公司,吸纳本村精准扶贫户和剩余劳动力成为公司员工,切实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过剩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雨过天晴,望着正在建造的村门牌楼,再看那茁壮成长的大片花苗,夕阳下,苍翠的山峦渡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色彩……本康沟村旅游扶贫项目依托青沙山南麓优美的自然环境,坚持“山头不推,麦田不填、青山不挖、河道不改”的原则,全力打造“青山+溪水+田园+村落”的生态宜居家园。

  据了解,本康沟村旅游扶贫项目一期工程共投资1300余万元,工程进度比预期的整整快了一个月。目前,村口牌楼、停车场和游客接待中心即将建成,百亩花海已初具规模,花海中曲径通幽,左边蝴蝶蹁跹,右边蜻蜓飞舞,缘山下的“三八林”遮天蔽日,通向缘山的道路硬化基本完成。景观溪流护栏正在安装,民俗村落、青砖青瓦门头、雕梁画栋的堂屋、原生态的庄廓土墙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一个崭新的民俗文化旅游示范村即将建成。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网
青海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央视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人民网
青海新闻网
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浏览本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