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海东简介 | 区县窗口 | 新闻中心 | 领导活动 | 党的建设 | 通知公告 | 视频报道 | 优势产业发展
民俗文化 | 民生关注 | 综合信息 | 海东旅游 | 自然风光 | 招商引资 | 外媒看海东
深山沟里也能挣上大钱
来源: 海东时报
发布时间: 2018-06-05 15:46:52
编辑: 易 娜

▲菜籽油收购现场

外州县扶贫干部到石灰窑村向“第一书记”黄兴鹏“取经”

  青海新闻网讯 在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乡石灰窑村,说起黄书记,村民们都会不由自主竖起大拇指夸耀一番:“多亏了黄书记,不然我们哪能住上这宽敞明亮的房子!”“黄书记刚来的时候我还笑话他,年纪轻轻能干什么,没想到他还真的让我们村变了个样……”

  村民口中的黄书记,是石灰窑村的“第一书记”黄兴鹏,2015年10月,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号召,任青海机场通信导航队副队长的黄兴鹏被选派到平安区石灰窑乡石灰窑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后,他就扎根在石灰窑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电商扶贫、发展生产、开展培训等一系列措施,让农民在深山沟里也挣上了大钱,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2017年,该村实现劳务收入40余万元。

  为此,他的工作也得到了市、区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连续多次获得市、区“优秀扶贫驻村第一书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7年4月,他所帮扶的石灰窑村成为“海东市脱贫攻坚先进村”,成为全市扶贫驻村工作的典型。

  分类施策扶贫路上“不漏一人”

  驻村以来,黄兴鹏通过大量走访和入户调查,与驻村工作队员认真讨论制定了以“精准施策到户为重心,群众需求为任务,技能培训为引擎,产业扶贫为抓手,信息化建设为平台,同步小康为目标”的总体脱贫攻坚规划,并联系帮扶单位青海机场投资20余万元资金为石灰窑村修建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善了村委办公条件。

  同时,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要求,在“五看法”为准则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收入排队、横向比较、逐户听证”的识别方法,精准识别,确定了精准扶贫对象15户61人。

  因为对村里15户61人贫困户中的每一户、每个人的基本情况都烂熟于心,黄兴鹏和驻村队员才能为每一户量身定做脱贫方案。

  王存元是该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家中共有6人,一家人的生活仅靠种植小麦及马铃薯来维持。王存元的妻子患有糖尿病、气管炎,82岁的父亲患有前列腺炎、胆囊炎,1岁多的孙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知王存元家的境遇,黄兴鹏和扶贫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6年4月的一天,黄兴鹏和扶贫队员来到了王存元家,经过深入交流,得知王存元除了会种地之外,还会榨油技术,经过黄书记和扶贫队员的鼓励和多方协调,王存元的榨油坊建起来了。

  说起榨油坊,王存元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我以前就是榨油的,现在通过黄书记的帮助和支持,榨油坊终于建起来了,黄书记不仅帮我贷款,还协调机场跟我签了每个月收购300斤菜籽油的协议,我榨的油也就不愁没有销路了。这两年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心系群众倾力为民办实事

  守土有责,有为无憾。黄兴鹏的心里一直装着贫困群众,他经常奔波在村委会、农户和田间地头之间。

  当了解到本村农户每年种植的马铃薯产量与其他村相比差了很多的情况,他主动联系农牧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全村51户种植户参加了马铃薯和油菜种植新技术培训班,并带领种植户到互助小庄村和农业示范园区蔬菜大棚进行了现场观摩,帮助村民积累了农作物种植经验,当年全村马铃薯喜获丰收。

  看到村民外出务工难,黄兴鹏又联系青海机场公司,通过举办现场招聘会等方式,为本村村民提供了行李分拣员等26个岗位,实现5户贫困户稳定脱贫,21户村民持续增收。同时,青海机场将石灰窑村作为机场未来几年的劳务输出基地,优先考虑石灰窑村贫困大学生在机场选择就业,在黄兴鹏的带领下,该村2017年实现劳务收入40余万元。

  村民贺东措毛介绍,春节前期,通过黄兴鹏的“保媒牵线”,青海机场有限公司来到石灰窑村,购买了21.5吨价值达37万元的菜籽油和9吨洋芋粉条,其中就有她家的1000斤菜籽油。“很感谢黄书记,他让我对种植菜籽有了信心和动力。”贺东措毛说。

  记者了解到,石灰窑村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夏天屋顶漏雨、冬季室内寒冷,黄兴鹏得知情况,便主动与区教育局协商,将小学临时搬迁至原村支部党员活动室。同时,联系青海机场投入资金,对教室进行提升改造,将室内墙面进行粉刷,地面进行混凝土硬化,协助授课老师完成学生搬迁及新生入学工作。

  黄兴鹏还协调帮扶单位为石灰窑村修建了“农民书屋”,捐赠了3900余册图书和图书架、书桌座椅等配套设施,开展了“书香传递”等活动,助力文化扶贫。“黄书记真是为我们村办实事的好书记,我们要为他点赞!”说起这些,村民们都翘起大拇指,对黄书记满是感激和夸赞。

黄书记扶贫日记

黄兴鹏带领党员群众到西路红军纪念馆参观学习,并为党员群众讲解历史知识。

  发展产业走出脱贫新路子

  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发展产业扶贫是关键。石灰窑乡的土壤气候为马铃薯和菜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黄兴鹏也恰恰抓住了这一点。

  他主张发展马铃薯、菜籽种植和加工产业,鼓励贫困户和村民大面积种植覆膜马铃薯和菜籽等经济作物,和青海机场公司签订协议,秋收后全部销往青海机场公司。通过黄书记对村民们的动员,以及他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员开展大量细致的工作,2017年,青海机场公司出资32万元,收购了石灰窑及周边村土豆100吨、菜籽油2万斤,在公司内部销售,帮助种植户畅通了销售渠道,实现了特色种植产业增收。

  石灰窑村属于浅脑山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离县城较远,村里大多数群众都靠种植业维持生活。石灰窑村及邻近村具有马铃薯、大豆、沙棘等丰富的农业特色产品资源,但由于村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大量农村土产囤积滞销,村民无法利用有利优势脱贫致富。如何畅通农副产品销路,提高农民收入,成了摆在黄兴鹏面前的一个难题。

  在网购飞速发展的今天,黄兴鹏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与乡政府领导汇报沟通,积极争取到团区委奖励补贴项目,建立了石灰窑村电商扶贫服务工作站,鼓励该村优秀青年、外出务工青年及返乡大学生,采用“互联网+”的模式,开办淘宝网店,把农村特色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到省内外市场。其中,石灰窑村民丁珍芳就是充分利用电商扶贫工作平台增加收入的代表之一,她在互联网上主推菜籽油、洋芋粉条等农家特产,与“阿里巴巴”签署长期合作协议,月销售额达两万元以上。

  “我每个月能赚到这么多钱,真的要感谢黄书记,没有他的协调沟通和积极争取,哪有我们村的电商扶贫服务工作站,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受益。”丁振芳说。

  为将石灰窑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2017年底,黄兴鹏通过多次协调沟通,青海机场公司决定投资30万元,在石灰窑村建设航空食品加工厂,收购加工当地马铃薯,作为航空食品并销往全国。同时,加工厂为该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可行性报告,正在进行选址,预计今年年底可投产,稳定投产后,加工厂将整体移交石灰窑村自主管理运营,石灰窑村群众将实现长久稳定脱贫致富。

  实干精神最可贵,在黄兴鹏书记的带领下,石灰窑村已实现全村整体脱贫。如今,黄兴鹏仍然在村里对贫困边缘户进行摸底调查,为建设航空食品加工厂忙前跑后,为石灰窑村村民过上好日子奔波忙碌着。

  村民祁重明说:“黄书记到我们村后,村子在村容村貌、学校学习环境、贫困户整体面貌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相信在黄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网
青海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央视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人民网
青海新闻网
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浏览本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