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海东简介 | 区县窗口 | 新闻中心 | 领导活动 | 党的建设 | 通知公告 | 视频报道 | 优势产业发展
民俗文化 | 民生关注 | 综合信息 | 海东旅游 | 自然风光 | 招商引资 | 外媒看海东
高原特产盛会:平安:富硒当家独领高原现代农业风骚
来源: 海东时报
发布时间: 2017-09-08 14:53:54
编辑: 张海蒙

  富硒油桃

  绿雏富硒蛋鸡养殖场

  新型肉羊家庭牧场

  彩色油菜花

  富硒甜瓜

  青海新闻网讯 2011年,对平安农牧业发展是个分水岭。从发现富硒土壤开始,平安区就开始着手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饱蘸激情和智慧的彩笔描绘了现代园区新景,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抓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发展新型农业的新路子,成为海东乃至全省传统农业的优势区和现代农业的引领区。

  平安富硒农业遍地开花

  一年一度收获忙,果蔬压棚分外香。近日,记者来到平安区白沈沟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园区,放眼看去,只见一座座规划有序的温室大棚陈列在田野里。大棚之间的空隙间栽植的金叶榆、红花槐等花朵妖娆绽放。正在自家棚里劳作的李志云告诉记者:“自从这里规划为富硒园区后,路修好了,水渠也建好了,以前没见过的蔬菜瓜果种上了。关键是,同样的土地,以前种一亩地麦子也就收个三四百元钱,现在一亩地人参果上两三万了,这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所带来的最直接、最实惠的革新呀。”

  岂止是白沈沟富硒农业园区。在平安区,集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展示培训和生态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青海金阳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投资1.5亿元的以日光节能温室大棚,工厂化脱毒育苗馆、名贵花卉馆、精品蔬菜馆、四季瓜果馆等智能联栋温室展馆为重点,全力打造“沿湟现代农业百里长廊”的示范亮点工程将新兴生态农业也打造得“分外妖娆”;油菜、金丝皇菊、苦荞麦、饲草、大蒜、马铃薯和燕麦种植基地所产富硒农产品已基本达到无公害及绿色食品标准,农科信息服务网点遍布全区,一种新型的以效益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为重点的都市型农业格局开始形成。

  追寻河湟农耕历史的脚印,平安在高原农业发展进程中留下的多种创举让人记忆犹新:1987年成功探索出的“平安县石沟沿养猪法”和1996年“拉树岭村式牛羊育肥法”,在全省广泛推广,为全省农民增收树立了示范典型。2000年以后红提葡萄延后栽培、旱作农业、设施农业、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沼气利用、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脱毒马铃薯、节能日光温室、冬暖式大棚等再次成为青海农业的一道亮丽风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2011年,平安600平方公里富硒土壤的发现,让平安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可以说,平安区成为海东乃至全省传统农业的优势区和现代农业的引领区的美好构想已基本“变现”。2016年,平安区农牧业产值计达7.10亿元,同比增长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169元。其中,园区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为平安现代富硒农业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和亮点。据测算,2016年仅白沈沟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园区果蔬总产量达1.7万吨,其中蔬菜产量1.6万吨,果品产量1000吨,共实现经济效益1700万元,每棚收入2-3万元,户均收入增加5000元左右,园区每年解决劳务工5680人(次),人均年纯收入8000-10000元。

  特色产业激发产能活力

  “十二五”期间,平安区农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按照“抓项目、打基础,抓基地、兴产业,抓龙头、求突破”的总体思路,平安区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农业,全区传统农业加快转型,亮点纷呈——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结构不断优化。累计完成农作物种植面积153.3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1.55万亩。四年累计粮食作物总产达到19587.4万公斤,油料作物总产达到4775.27万公斤,蔬菜作物总产达到23174.7万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22.09亿元,农业增加值13.71亿元。“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4877元增加到2014年的7379元,年均增速15.46%。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成效显著。期间累计种植特色优势作物面积107.07万亩,累计种植设施葡萄面积990亩,露地展示面积482亩。全膜马铃薯双垄集雨栽培面积19.9万亩;累计建立科技示范点90处、累计面积6万亩。累计引进新品种287个;累计认证油菜、西葫芦、番茄等蔬菜品种1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定“三品一标”基地9处,制定生产技术规程11个农产品地方生产标准。

  高原代农业示范园,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白沈沟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园区自2011年动工建设,流转土地3405亩,建立日光节能温室7040栋,并完成500栋的旧棚改造提升工作。采取财政补助、社会资金补充等方式,进行白沈沟设施农业建设投资,累计完成投资15760.6万元。农民经营的温室为3240栋,专业合作社经营温室1760栋,企业经营温室2040栋。在设施园区累计引进种植5个品种红提葡萄97万株,4个品种大果樱桃22.6万株。形成特色富硒农产品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带动平安区露地蔬菜生产规模。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助推平安农业发展。累计完成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131万元,拉动社会投资2277万元,购置各类农机具4716台。粮食直补资金725万元,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补贴资金564万元,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991.2万元,种子工程补助资金555.67万元,农业救灾种子补贴资金172.61万元。经农科局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补贴资金4139.48万元。

  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和种养殖大户发展、全区专业合作社发展突飞猛进。截止“十二五”末,平安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有520个,辐射带动农户31360户。

  农业现代技术科技培训助推农业发展。累计举办大型科普讲座和活动42次,展出展板4095块,发放各类挂图10850幅,悬挂横幅1033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6.78万份。开展各类农业农业实用技术科技培训,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45期,培训人次17784人。

  2016年,平安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全区特色优势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7.41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0%。绿雏等3家标准化蛋鸡养殖场存栏蛋鸡12.5万只,占全区蛋鸡总存栏的61%;洪水泉特色养羊示范区等肉羊养殖场存栏羊5.45万只,占全区肉羊总存栏的50.18%。2016年新建成马圈、黄鼠湾2个现代生态牧场,使全区现代生态牧场发展到5家,每个牧场年出栏0.5-1万个羊单位。目前,全区规模养殖场户达1629户存栏畜禽24.4万头只。全区完成牧草种植12.1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1.52万亩。全区建立了农牧业主体园1个,农家乐50个,从业人数达538人。

  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2017年,平安区结合国家投资项目,全区共开展农牧产业6项,为贫困户补助产业资金21.44万元、节支费用2.55万元,带动贫困户就近务工123人、务工收入107.1万元。同时,2017年重点实施的晨光等新续建种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复工建设,吸纳周边村贫困人员132人就近务工,务工收入115.99万元,人均收人8687元。

  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畜禽养殖,增加收入。绿雏蛋鸡养殖场、金阳等生猪养殖场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该项目连续实施三年。2017年全区已补助发放小麦种10.87万公斤、蚕豆种1.92万公斤、杂交油菜种5003袋,折合资金30万元,种植高产、优质农作物26860亩。牵头成立了以平安区欣荣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的10个农机服务队,免费帮助贫困户开展耕地翻松和耕种工作。

  突出特色种植,发挥示范带动。从“土地流转租金、带动农作物种植增收、就近务工收入”三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将特色种植基地作为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示范点来谋划和打造。2017年特色种植在7个乡镇26个行政村中实施,涉及贫困户693户2528人。项目带动99户贫困户流转土地705.96亩,土地流转收入11.05万元,贫困人员83人务工2066天,收入15.85万元。

  强化技术服务,保障农牧生产。为进一步降低因病虫害、疫病等给农民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加强种养殖技术服务。全面完成了2017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全区共免疫注射各类畜禽26.32万头只,涉及贫困户613户、免疫畜禽25541头只。

  深入调查谋划,扎实开展双帮。将173户建卡贫困户的扶贫帮扶任务落实到每一位干部,平安农牧局164名干部职工赴巴藏沟乡尔官、古城乡新庄尔、三合镇翻身等7个村集中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期间为结对户帮扶资金17.3万元,人均开展走访帮扶5次以上,为贫困户增收起到积极的作用。

  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新理念激发新活力。平安镇一名负责人感慨道,富硒土壤、绿色食品,这一连串的词语让他知道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潜力所在,这些充满活力的农业产业经济“细胞单元”,支撑着新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大胆闯富路。

  2017年,平安区通过进一步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和产业布局,在富硒农产品品牌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打造、生态循环农牧业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调整种植结构,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特别是在贫困村引导农民大力种植露天蔬菜、蚕豆和油菜作物。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在川水地区主要以发展生猪、奶牛、蛋鸡养殖为主,在山区充分利用推进城镇化建设及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肉牛肉羊现代生态牧场(2家),适度发展家庭牧场。

  兴建生产基地,助推农牧业经济发展。对全区近300座冬暖式温室进行提档升级。以三合、古城等乡镇的贫困村为重点,完成2万亩露天蔬菜种植,1000亩大蒜种植。以三个沟岔的浅山地区马铃薯种植基地为中心,力争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同时,在三合镇、巴藏沟乡建立地膜覆盖蚕豆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500亩;在三合、古城等五个乡镇建立脱毒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1.6万亩,原原种及原种基地500亩。以浅脑山地区油菜种植基地为中心,引进适宜该区的高产、稳产杂交油菜品种和栽培技术,使优质油菜种植面积保持在7万亩左右。该区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并在洪水泉乡、巴藏沟乡、石灰窑乡分别建成4处千亩以上高标准饲草基地;在洪水泉乡建成良种燕麦繁育基地1处,预计年可产良种燕麦125万公斤。以海东市丰得利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在洪水泉乡引进推广种植黎麦1000亩。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富硒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在富硒畜产品屠宰精深加工上见实效、在富硒鸡蛋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在富硒肉牛肉羊及瘦肉型生猪品牌建设上求突破。依托白沈沟设施农业园区、青海芳谱精炼油有限公司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项目,大力发展高原绿色富硒蒜酱、富硒红提葡萄、富硒薯条等生产,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品牌。由青海凯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10万吨富硒饲料加工厂建设项目在平安镇东庄村落地。

  抓好园区提档升级,加快推进观光采摘园建设。实施标准以园区为依托,利用3-4年时间,将白沈沟打造成休闲观光农业一条沟。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牧业生产标准化。逐步推进畜禽养殖“三进三退三结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精准扶贫攻坚相结合、与畜禽规模养殖污染物治理相结合,切实改变传统的养殖生产模式。2017年,全区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

  重视科技推广,增强科技支撑农牧业生产的能力。示范推广2万亩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引进青薯10号、陇薯10号等四个马铃薯新品种和彩色油菜、羊肚菌等优质果蔬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共建立小麦、油菜、马铃薯、蔬菜配方肥示范样板田1000亩。积极推广马铃薯机播机收,在三合镇建立机播机收示范基地1处。

  “十三五”期间,平安区将依托其独特的富硒养生资源,力争以富硒产业的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新步伐,带动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迈进。预计“十三五”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8%左右,富硒特色农产品产值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平安区围绕富硒农业新建重大项目总投资达6.8亿元,空港富硒产业园、农业主题乐园、山水社稷园、户外运动体验园、休闲度假庄园等文化旅游等一大批文化旅游项目将落地生根。

  放眼河湟,平安田野独领风骚,但见漫山果树竞绿,遍地稻穗泛金,牛羊香飘岭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步一个脚印的稳健和极其富有创造性的实践,将为古驿平安的农业倍添生机和活力,让农民收获无限的希望和喜悦。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网
青海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央视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人民网
青海新闻网
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浏览本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