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海东简介 | 区县窗口 | 新闻中心 | 领导活动 | 党的建设 | 通知公告 | 视频报道 | 优势产业发展
民俗文化 | 民生关注 | 综合信息 | 海东旅游 | 自然风光 | 招商引资 | 外媒看海东
从班彦村看海东易地搬迁
来源: 海东时报
发布时间: 2016-10-24 15:05:10
编辑: 丁海平

  班彦新村规划图

  班彦村旧颜

  班彦村农户的老房屋

  班彦新村

  山沟里的班彦五、六社

  青海新闻网讯 10月10日,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使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新村的道路显得有些泥泞。村民吕有成穿着雨衣,骑着摩托车从镇上赶了回来,放下手中的装修材料,他笑呵呵地说:“终于盼来了新房子,我得赶紧把房子装修好!”

  在班彦新村道路旁的展板上,班彦村旧址与新村规划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班彦新村搬迁记

  班彦村位于互助县五十镇南部,全村总面积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26亩,人均耕地2.5亩,属半浅半脑山地区。班彦村有8个社369户1396人,其中五、六社的129户484人住在沙沟山山梁沟坡间,生产生活极为不便。近百年来,这里的贫穷根深蒂固。

  班彦旧村常年干旱缺水,粮食欠收。山路崎岖,从山上到山下,至少要走7公里。出行困难、用水困难、孩子上学也困难。提起以前的日子,村民吕长录感慨道:“山路不好走,出趟门不容易,尤其碰上个雨雪天气,一连几天出不了门。”吕长录一家9口人,尽管有20亩田地,但也只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2016年,易地搬迁项目的实施,吕长录有了新家,班彦村民们也看到了新希望。从沙沟山搬迁下来的吕长录,是集中安置带头签字的人。说起新村建设,起初吕长录还有些顾虑:修建的新房子国家补助多少?自己还要出多少?退耕还林的地给我们如何补偿?而在不久后,这些顾虑就完全被打消了:村民搬迁到班彦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可享受8万元住房补贴款,村民自己仅需出4000元就能住上新房子,此外,退耕还林的地可获得每亩每年120元生态补偿。有了这些答案,吕长录终于放宽了心。

  在搬迁安置的方式上,互助县采取集中安置、自主安置两种方式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党的政策好,房子也不用我们建,只需要负责自家装修费用,房子质量好、修得还快,这么好的事情,我第一个选择了集中安置。”吕长录说。

  今年4月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开始破土动工,吕长录每天都会骑着摩托车,从山上赶下来,看着自己的新房子一天天建成,吕长录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10天前,就忙起了房子的装修部分,门框已经安装好了,就差铺个地板,添置些家具,一家人就能入住了。”吕长录说。

  目前,班彦新村基础设施正在积极配套,自来水工程、供电工程、排水工程、卫生厕所已全部完工。道路硬化、党员活动室、活动广场、养殖区等正在实施,预计10月底完工。

  安居乐业有盼头

  易地扶贫搬迁,其意义不仅仅是搬出“穷窝”,更重要的是让搬迁农户在有所居的基础上增加收入。

  按照青海省的扶贫政策,农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获得5400元产业扶持资金,班彦村在征求贫困户意愿的前提下,准备将这笔资金集中使用,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循着这一思路,互助县探索出了以“中厚公司+农户(养殖能人)”的模式发展八眉猪养殖。在班彦新村,近30亩的养殖小区正在建设中,不用多久,搬迁户就能在家门口发展养殖业。“搬新家后,政府给我们建了个猪圈,听说还要免费送猪仔送饲料,等着把猪养大,还有公司收购,不愁卖不上钱,这让我们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有了更大信心。”村民吕金宝高兴地说。

  在规划的后续产业发展中,互助县将充分利用原居住地坡度在25°以上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增加生态补偿收入,成立特色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利用在25°以下的坡耕地种植燕麦、饲草、中药材及地膜洋芋、地膜蚕豆等经济作物,并利用山地种植饲草发展牛羊养殖。得知种地的农户每亩可获得三农补贴一百元,退耕还林的可获得每亩每年120元生态补偿这一消息,村民吕李长花乐开了花。她说:“山上的地要继续种小麦、油菜、蚕豆,硬化路就要打通了,上下山也方便。”

  为了使每户有一人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增加劳务收入,互助县也将对搬迁下来的农户进行挖掘机、电焊、泥瓦工等技能的培训。此外,新村建设规划中的10间门面房已建成,这些门面房也将由班彦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营,以开小超市、洗车、餐馆的方式实现稳定脱贫。

  今年,互助县先后整合专项扶贫资金、行业整合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1.31亿元,对班彦村、巴洪村、土观村等8个村的746户2522名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同时,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154万元,在台子乡哇嘛村等28个贫困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收脱贫,扶持贫困户2758户9507人。

  千户贫困户开启新生活

  不仅仅是互助县班彦新村,乐都区达拉乡白草台村在2013年被确定为易地扶贫搬迁村后,全村98户365人通过易地搬迁,全部住上了100平方米的4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房子。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平安区三合镇。2015年,三合镇对当地429户1540人进行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此外,在今年,化隆县在初麻乡塔麻村等13个贫困村(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涉及农户1497户6225人……

  而班彦村的脱贫模式只是海东市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东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出台了《“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十个行业部门专项脱贫方案》,明确建房补助直接补助到户,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专项用于集中搬迁安置区水电路网等项目建设,不足部分由行业部门配套解决。

  在项目区土地使用上,既照顾迁入地群众利益,又尊重搬迁群众的意愿,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兑换土地。同时,积极开展原居住点的土地整理,实现占补平衡。在项目区建设上,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杜绝了群众乱修乱建、村容村貌混乱的现象,突出了易地搬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全市在确保基础设施同步配套的同时,提前谋划后续产业,并将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社会兜底等扶贫政策落实到每一户,实现安居与乐业并重。

  今年,海东市通过集中安置和自主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六个县(区)45个乡镇91个村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安置4606户17989人。截至目前,城镇安置、自主安置292户正在审核中, 4314户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房屋主体1762户。

  预计年底,海东市将有1000多户贫困群众实现“搬出大山去,拥抱新生活”的美好梦想,开启他们的安居新生活。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网
青海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央视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人民网
青海新闻网
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浏览本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以上